股票杠杆可以几倍 遭亚泰集团大手笔减持,高不良率“压顶”的吉林银行何以解忧?
发布日期:2025-08-05 20:30 点击次数:80“刚迈入8000亿元规模大关的吉林银行股票杠杆可以几倍,即出现3亿股股份拟被转让的情况。与此同时,其关联交易亦暗流涌动,潜藏风险。在高关联交易与高不良资产的双重压力下,吉林银行在资本‘补血’与不良风险暴露间步履维艰。”
日前,亚泰集团拟以不低于12.57亿元挂牌转让吉林银行3亿股,完成后其在吉林银行的直接持股比例将降至3.08%,合计持股不足5%,失去主要股东地位。截至目前,该笔交易尚处挂牌前期,且亚泰集团2024年筹划的东北证券股份转让已拖延一年有余,此次吉林银行股份能否顺利成交仍存疑。
更关键的是,亚泰集团及其关联方在吉林银行的公司贷款余额高达61亿元,占该行重大关联交易公司贷款的近一半。值得注意的是,亚泰集团已连续四年经营亏损,2025年上半年预亏8亿元以上,且该集团质押的吉林银行股权比例已接近50%。此类高集中度、高风险的关联交易已引发吉林银行董事会内部反对票。未来,若亚泰集团盈利能力继续恶化,吉林银行的不良贷款或将进一步暴露。
吉林银行不良贷款率在官方口径中由2023年的1.39%升至2024年的1.50%,再到2025年一季度的1.56%。而在联合资信评级中则显示2024年不良贷款率已达1.85%。此外,吉林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6.25%,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、房地产与制造业。
较为严峻的是,联合资信及亚泰集团披露的数据显示,审计后2024年该行的净利润仅14.15亿元,同比骤降逾25%,显著低于吉林银行自报口径。资本层面虽通过近些年5轮增资扩股与2025年已发行的100亿元二级资本债将资本充足率勉强维持在11%以上,但业务扩张对资本消耗快,若失去外部补血,监管红线压力将迅速上升。
01 3亿股股份拟被转让,关联交易或存风险
7月22日,上市公司亚泰集团(600881.SH)发布《关于公开挂牌转让持有的吉林银行合计3亿股股份的公告》显示,公司拟在长春产权交易中心分别公开挂牌转让直接持有的吉林银行1亿股、2亿股股份,挂牌底价不低于4.19亿元、8.38亿元,合计套现12.57亿元,转让股份折合每股4.19元。
目前,长春产权交易中心还未披露相关股份转让信息;交易中心官网显示,吉林银行是其合作机构。
亚泰集团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合计持有吉林银行9.04亿股,持股占比6.88%。本次转让的两批次股份来自于直接持股,若交易完成,亚泰集团直接持股从7.04亿股减至4.04亿股,持股比例也降为3.08%,加上通过全资子公司亚泰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持有的2亿股,合计持有6.04亿股,占比亦不足5%,为4.60%。
吉林银行2025年一季报显示股票杠杆可以几倍,前十大股东中只有前五位持股比例超过5%,第一大股东为吉林省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,持股比例15.58%;第二大股东为韩亚银行,持股比例9.13%;第三大股东长春市融兴经济发展有限公司,持股比例6.38%;亚泰集团、龙翔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.36%、5.22%。若亚泰集团持有的3亿股股份成功转让,将退出持股5%以上的股东行列。
据悉,亚泰集团前身系始建于1984年的辽源市茶叶经销公司,经吸收合并,1994年正式更名为吉林亚泰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。目前,亚泰集团业务覆盖建材、地产、医药、金融投资、电子商务、商业运营等,是东北证券第一大股东、吉林银行核心股东之一。
亚泰集团入股吉林银行始于2008年,彼时公司拟斥资1.84亿元受让长春市融兴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持有的1.80亿股吉林银行股份,占总股本5.26%。同年6月、11月,亚泰集团分别以认购、受让方式增持吉林银行的股份;直至2011年,亚泰集团持有吉林银行6.42亿股股份,占比高达9.77%。后吉林银行又进行数轮增资扩股,亚泰集团股份占比被稀释,吉林银行2024年年报显示,亚泰集团合计持有吉林银行9.04亿股,持股比例为7.48%。再到最近一次吉林银行增资扩股,亚泰集团的持股比例进一步降至6.88%。
除减持吉林银行股份,亚泰集团早在2024年3月拟转让东北证券不超过30%股份,亚泰集团在7月30日更新了转让的最新进展显示,该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,存在不确定性。截至目前,该转让事项已推进一年有余仍毫无实质性进展,这不禁让外界对吉林银行股份转让能否顺利进行产生质疑。
作为吉林省最大城商行,吉林银行的股份不仅被大股东转让,还存在被冻结质押的情况。
2024年年报显示,吉林银行质押股权总数13.66亿股,占银行总股数的11.30%。截至报告期末,吉林银行主要股东存在股权质押情况,其中:吉林省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质押比例为14.03%,亚泰集团股权质押比例为49.58%,亚泰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质押比例为45%。
此外,吉林市金泰投资(控股)有限责任公司、吉林市九天储运有限公司等股东的被质押股权涉及司法冻结。
吉林银行和亚泰集团之间亦存在密切的业务往来,备受市场关注。2024年年报显示,重大关联交易中的公司贷款余额为128.99亿元,其中,与亚泰集团相关的贷款主体包括吉林亚泰超市有限公司、亚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、吉林亚泰水泥有限公司、吉林亚泰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、吉林亚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、亚泰医药集团有限公司、吉林省亚泰医药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等13家公司。
其中,贷款余额在5亿以上的包括亚泰建筑集团有限公司8.85亿元、吉林亚泰水泥有限公司9亿元、吉林亚泰集团水泥销售有限公司5.94亿元、吉林亚泰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8.30亿元、吉林亚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9.70亿元。经计算,亚泰集团合计关联贷款余额为61.44亿元。因此,吉林银行关联交易公司贷款中几乎有50%和亚泰集团有关。
此外,个人贷款业务中,亚泰集团关联方为吉林银行长春分行、吉林分行的三个项目提供连带责任保证,涉及金额合计6035.03万元。
然而,亚泰集团的现状令人堪忧。2025年半年报业绩预亏公告显示,上半年,亚泰集团经营业绩将出现亏损,归母净利润为-8亿元到-8.9亿元;归母扣非净利润为-8.19亿元到-9.09亿元。此外,亚泰集团2021-2024年累计亏损金额超过115亿。
基于此,对于吉林银行来说,关联交易贷款风险敞口集中,或加剧吉林银行信贷资产转为不良贷款的风险。
值得注意的是,吉林银行此前针对《关于提请审议吉林亚泰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重大关联交易项目的议案》进行投票,反对1票,这反映出有董事担忧关联交易或加剧资产质量风险的可能性。
02 不良贷款率攀升,审计后净利润同比下滑25%
吉林银行披露的2024年年报显示,2022-2024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.52%、1.39%、1.50%,到了2025年一季度,母公司不良贷款率进一步攀升至1.56%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联合资信披露的评级报告中,吉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明显更高一点,2022-2024年,分别为1.88%、1.80%、1.85%。
拨备覆盖率方面,吉林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2-2024年分别为151.06%、168.17%、163.31%,2024年较2023年下滑4.86%。
按照贷款五级分类,2024年吉林银行的正常类、关注类、次级类、可疑类、损失类贷款余额分别为4367.38亿元、295.77亿元、21.01亿元、9.08亿元、41.05亿元,占比分别为92.25%、6.25%、0.44%、0.19%、0.87%。可见,关注类贷款规模依旧较大;且损失类贷款余额超过40亿元。据悉,吉林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分布于批发和零售业、房地产业及制造业。
联合资信出具的《吉林银行2025年二级资本债券(第二期)信用评级报告》也注意到该风险,“财务方面,吉林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较高,信贷资产质量仍面临下行压力,贷款拨备水平有待提升”。
具体来看,吉林银行关注类贷款包括逾期90天以内贷款、重组贷款、展期贷款及借新还旧贷款等,行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、房地产业、制造业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、采矿业等,考虑到关注类贷款占比仍处于较高水平,未来信贷资产质量仍面临下迁压力。
此外,上述报告中指出,“吉林银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力度较大,对盈利带来一定负面影响,考虑到贷款拨备水平以及针对违约投资资产的减值计提有待提升,未来一段时间内盈利水平将持续承压”。
吉林银行的业绩表现已经反映出盈利承压。2020-2024年,吉林银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9.08亿元、110.85亿元、99.26亿元、124.63亿元、137.50亿元;净利润分别为12.79亿元、17.64亿元、15.40亿元、18.89亿元、22.57亿元。可见,吉林银行的业绩波动较大。到了2025年一季度,吉林银行营业收入为40.74亿元,同比有所下降;净利润为6.14亿元,同比增幅较大。
值得注意的是,吉林银行披露的数据与联合资信的存在不小差距,特别是2024年的数据。联合资信评级报告中2022-2023年的数据与吉林银行均一致,但是2024年,吉林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36.45亿元、14.15亿元。因此,吉林银行公布的数据比联合资信披露的营业收入高了1亿元左右,净利润更是高出了超过8亿元。若按照联合资信的数据计算,吉林银行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了25%以上。
此外,亚泰集团于7月22日公布的《吉林银行审计报告》显示,吉林银行2024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与联合资信披露的数据基本一致。如此看来,吉林银行的净利润同比下滑明显。
联合资信还指出,近年来,吉林银行业务的较快发展对资本消耗较快,吉林银行未来仍将面临资本补充压力。数据显示,2022-2024年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.63%、10.89%、11.33%;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.30%、9.64%、10.06%;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.37%、8.87%、9.32%。可见,吉林银行的三项资本充足指标还是有所提升,这得益于其先后多轮增资扩股。
2023年9月、2023年12月、2024年3月、2024年12月和2025年3月,吉林银行分别完成5批增资扩股,分别募集股份4.75亿股、6.09亿股、1.97亿股、7.40亿股和10.50亿股,分别募集资金18.53亿元、23.73亿元、7.68亿元、30.14亿元和42.79亿元,溢价部分均计入资本公积。
具体来看最近的两次增资扩股,吉林银行2024年增资扩股方案显示,计划面向合格投资者采取非公开协议方式定向增发股份不超过25亿股,后分批次完成验资并变更注册资本。
截至2024年12月13日止,吉林银行收到力旺集团有限公司等6名股东以货币出资30.14亿元,其中计入股本7.40亿元,变更后吉林银行注册资本为120.87亿元;再到2025年3月18日,吉林银行收到长春润德实业有限公司等8名股东以货币出资42.79亿元,计入股本10.50亿元,变更后吉林银行注册资本为131.37亿元。
此外,吉林银行还发行了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。今年以来,吉林银行已经发行了两期二级资本债券,募集金额分别为60亿元、40亿元,合计100亿元。
吉林银行2025年一季报显示,截至报告期末,银行资产总额8012.17亿元,吉林银行正式迈入“8000亿元俱乐部”,资产规模增长迅速。然而,若停止发行债券、增资扩股补充资本,其资本充足指标能否守住监管红线令人担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