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杠杆炒股 死磕9个月, 这个曾崩溃的爸爸做对了三件事!_干预_孩子_社交
发布日期:2025-07-07 21:34 点击次数:197我是89年理工男图图爸爸,曾信奉“差不多就行”的生活哲学。学业、事业、带娃都追求随遇而安。
然而,孩子的诊断彻底改变了我。
2020年儿子出生,我轻信了育儿书籍中“各方面发育慢一点一般都正常”的说法,忽视了孩子呼名不应等明显的预警信号,以为他只是比同龄人发展得慢一些。
2024年7月,在亲戚的提醒下,儿子在县妇幼保健院被初步评估存在发育问题,同年9月,在市第一医院被确诊为轻度自闭症。
那一刻,我如梦初醒,内心极度崩溃,感觉未来一片黑暗。
但为人父母的本能让我清醒:我们是孩子的最后防线,必须破局。我们全力以赴干预9个月,2025年3月复诊时,孩子竟被排除了ASD诊断。
这猝不及防的转折让我明白:父母不能心存侥幸,早发现早干预至关重要。
展开剩余90%分享这段经历,希望能给困境中的家长,特别是新手父母一些力量。
文 图 | 图图爸
编辑 | Zoey_hmm
封面图 | Pexels
如果我投降了
孩子的未来又在哪?
自闭症干预的第一步,是与内心的恐惧博弈。
确诊后,网络上充斥着“无法上小学”、“生活不能自理”、“寿命缩短”等令人窒息的言论,像沉重的乌云压得我喘不过气。
一个上班的清晨,我开着车,想到在教育竞争激烈的江苏,孩子未来可能连小学的门槛都难以跨越,对比自己曾经只担忧他能否上高中的想法,不禁泪流满面。
虽然车窗外是给人希望的朝阳,但我心中却是一片黑暗。
幸运的是,我很快看到了邹小兵教授的视频,他传递了一个关键信息:
ASD干预得当,孩子的上限可以很高;干预不当,下限也可能很低。
这束光瞬间照亮了我心中的阴霾。我开始疯狂查阅资料、学习视频,逐渐建立起一个坚定的信念:父母的心态是孩子康复的土壤。
如果我首先缴械投降,孩子的未来从何谈起?我一定要倾尽全力,在能力范围内给他提供最好的干预。
自闭症让我们全家更团结了
人一旦有了坚定的信念,内心就会强大起来,行动也充满了力量。
我们首先想到了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。初期考察了两家机构,根据当时有限的知识,感觉他们的干预重点似乎偏离了社交核心,这让我们有些失望。
就在准备暂时放弃机构干预时,我们发现了新开业不久大米和小米常州中心。前去考察后感觉专业理念和方法都更符合我们的期望,虽然距离家有些远,我们还是决定尝试。事后证明,这个决策非常正确。
同时,我们深刻认识到家庭干预的核心地位,甚至更为关键。
为了弥补专业知识的匮乏,我们迅速进行了家庭分工;
我重点研读《与你同行》、《爸妈治好了我的自闭症》这类书籍;
妻子则学习《地板时光》、《早期丹佛》里的方法;
长辈则重点学习《小明的一天》,了解如何更好在日常生活中支持孩子。
自闭症让我们全家更团结了。
幼儿园作为孩子最好的同龄社交环境,我们第一时间与老师进行了深入坦诚的面对面交流。
老师们经验丰富且充满爱心,她们不仅安慰我们放宽心,还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,成为我们干预战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盟友。
此外,我们也努力争取亲人、朋友、邻居的理解与支持。所有这些力量,共同构筑了支持孩子干预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。
全力攻克“社交、运动、饮食”
三座大山
心理防线稳固,外部战线统一之后,我们便将目标聚焦于攻克孩子面临的核心难题:社交障碍、运动能力弱和严重的挑食问题。
这无疑是三座需要持续攀登的大山。
①社交,是其中最核心也最沉重的那座山。
从决定开始干预的那一天起,我和家人就全力践行“生活就是干预,干预就是生活”的理念。
但万事开头难,起初和孩子玩游戏,他要么毫无兴趣,要么勉强参与一两个回合就跑开,令人沮丧。
我们找到了突破口:投其所好!从他最痴迷的小汽车入手进行强化和泛化。
比如,玩“听指令抢东西”的游戏,放积木和小玩偶他不理睬,换成他心爱的小汽车,他立刻兴致勃勃地参与进来,抢得不亦乐乎,甚至在我们叫错车名时还会主动纠正。
再比如玩萝卜蹲,他对各种蔬菜角色毫无感觉,我们就把它改成“车车蹲”,每个人扮演一种车,问题迎刃而解。
一旦他参与进来,我们就能巧妙地在游戏中“夹带私货”:
想引导他“求人”,就抢先拿走他喜欢的消防车,他自然会来请求(如果他不会,妈妈会示范一次);
想练习他理解多重线索,就让他帮忙拿“白色的、抓小偷时开的车”,他就能准确找到白色的警车。
我们的策略是先行动起来,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优化。边学习理论知识,边思考应用方法。
制定了家庭干预计划并坚持执行,定期复盘总结经验,明确新的努力方向。
我给孩子制定的家庭干预计划
现在,他依然是个小车迷,但已经能主动提出:“爸爸妈妈,我想玩汪汪队捉迷藏!”
如此明确的社交邀请,我们当然积极响应,带着他的汪汪队成员一起玩起来。你看,他的游戏兴趣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小汽车上了!
②运动能力差,是我们面临的第二座大山。
他天性安静,能躺着绝不坐着,能坐着绝不站着,每次鼓励他运动,总会听到“我不要~~”的抗拒声。
我们改变策略,循循善诱,利用他的欲望作为驱动力。
他喜欢车,我们就带他去超市,让他挑选一辆非常喜欢的车,比如一个40元的恐龙大卡车,然后给他买一个存钱罐,告诉他可以通过完成任务“赚钱”来购买。
跳高20次可以“赚”1块钱,跳绳(用无绳的)50次“赚”1块,投篮10次也等于“赚”1块。
我们会定期带他去看那辆目标车,告诉他离目标还有多远,虽然他可能没概念,但知道这样能接近目标。
他喜欢巧克力,我们就设定规则:
摸墙上的发声小鸡20次可以吃一小口,骑车绕公园一圈可以吃一大口。
我们还玩他喜欢的角色扮演,他当警察,我当小偷,通过控制逃跑节奏,激发他追逐的兴趣。
慢慢地,我们尝试将物质奖励过渡为口头表扬和热情的“彩虹屁”。
虽然还没有攒够40块钱,目标车也可能被买走,但运动的习惯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。
现在,他取得了明显的进步。我曾经无数次鼓励他从大约1米高的飘窗跳到床上,他从来不敢尝试。
没想到有一天,他不仅勇敢地跳了过来,还会在落地时摆出一个超级酷的超级飞侠乐迪的姿势,骄傲地对我说:“爸爸你看,我是超级飞侠乐迪!”
那一刻的喜悦和成就感,无以言表。
③严重的挑食问题,是第三座需要持久攻坚的大山。
我们原本并未特别重视这个问题,但人生五大事就是吃喝拉撒睡,吃喝占了两项,孩子的挑食问题如果不及早解决,很可能引发更大的健康问题,因此也将其列入了重点计划。
我给孩子制定的饮食干预计划
这场战斗进展缓慢,但我们仍在持续探索和努力。
如果说有一点进展,那策略就是“得寸进尺”。
我们先明确他应该吃什么、现在实际吃什么,然后针对那些应该吃但不愿意尝试的食物,想办法让他愿意迈出第一步。
我们学习了很多理论,尝试了很多方法:从只是看到食物,到鼓励他摸一摸、闻一闻,再到舔一舔、尝一小口,最后到能吃一大口。
对于水果,比如草莓,可能先让他拿着玩两天,再按照上述节奏一步一步推进。
虽然有时一个草莓要分十口才能吃完,但专家说一个食物可能需要暴露十次以上才可能被接受,所以我们耐心坚持。
现在他已经能接受芒果、哈密瓜、香蕉、葡萄了,虽然每次只吃一点点,还需要耐心哄劝。
对于青菜,大块的他不吃,切成丝也能精准地从嘴里吐出来。我们就把它剁成极细的沫,掺到他喜欢吃的土豆泥或米饭里,让他再也无法挑出来。
现在他已经能吃一点芹菜、菠菜和花菜了。当然,他内心还是很抗拒,但我们看到了机会。
增加他的运动量、控制零食摄入,让他更容易感到饥饿,进食的主动性也会提高一些。
对未来充满信心
杀不死我的,终将使我强大。
9个月夜以继日的坚守,付出的汗水和泪水,换来了孩子在市儿童医院复诊排除ASD的好消息。
医生通过细致的观察、与孩子的互动以及和我们的深入沟通,最终得出结论:孩子没有表现出ASD特质,不再考虑ASD诊断,建议定期随访。
回首这段历程,哭过笑过,挣扎过也坚持过,如今真是轻舟已过万重山。
然而,即便有了医生的诊断,我内心非常清楚,孩子与同龄伙伴相比仍存在差距,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帮助他去克服和征服。
但孩子的未来从来不由一张诊断书来定义高杠杆炒股。它真正掌握在充满爱、决心和行动力的父母和孩子自己手中。
发布于:广东省